
全文.......
"分享"是豐收的開始, 歡迎大家ㄧ起來分享有關行動儲存, 數位3C, 工作職場, 與吃喝玩樂的相關資訊!
口述/陳國政‧撰文/黃又怡
在經營組織時,我經常鼓勵業務同仁們多多去聽演講、上課進修,但有些同仁總是會說:「我光跑業務都來不及了,哪有時間去上課?」此時,我就會用「老樵夫砍柴」的故事來提醒大家,「如果一直在砍樹,卻忘了把斧頭磨利,總有一天會感到事倍功半。」
故事是這樣的:
有一個年輕的樵夫到山上砍柴,不久,另一位老樵夫也來了。到了傍晚,年輕的樵夫發現,老樵夫雖然比他晚來,砍的柴卻比他多,於是,他暗暗下了決定,隔天要更早到山上來砍柴。
第二天,年輕樵夫很早就到林子裡,他心想:「這次我砍的柴一定比較多。」沒想到,當他挑著木頭回到柴房時一看,老樵夫所砍下的柴,還是比他的多。
第三天,年輕樵夫決定,他不但要比老樵夫早到,還要比他晚下山,心想,這次自己所砍的柴肯定比較多。沒想到,這一天,老樵夫砍下的木頭,還是比他多出一大籮筐。第四天、第五天也是一樣。
到了第六天,滿腹疑問的年輕樵夫終於忍不住了,他問老樵夫:「我比你早到、比你晚下山、比你年輕有力氣,為什麼我砍的木頭還是比你少?」
「年輕人啊,」老樵夫拍拍他的肩膀說,「我每天下山回到家後,第一件事就是磨斧頭,可是你下班回到家後,卻因為太累就只顧著休息,斧頭都被你砍鈍 了。所以,雖然我比你老、比你晚到、比你早下山,但是我的斧頭卻比你利,我只要砍五刀,樹就倒了,你卻要砍十幾刀,樹才會倒。」年輕人終於恍然大悟。
小故事大啟示:
人在努力工作的過程中,也不能忘記成長,所以要一邊做事,一邊充實自己。過去的時代或許只要努力砍柴就能生存,但在變化迅速和高度競爭的現代,光砍柴是不夠的,而是要邊砍柴邊磨斧頭,不斷地充實自己。
《第五項修練》(The Fifth Discipline)作者、也是當今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彼得.聖吉(Peter M. Senge)就認為,學習就像鋸木頭時停下來磨利鋸子一樣,能讓知能更豐富、更有助於工作的推展。對工作而言,這是一種必要的「停頓」、有意義的「投 資」。終生學習,才能讓自己不會被環境淘汰。
Manager Today經理人
作者:黃浩榮 攝影:AFP/法新社
"行銷不必再大砸銀彈做活動、登廣告。"
現在,透過手機針點行銷,就能掌握顧客的私密特質,提供最貼心的高感度服務,即使顧客上天下海,也無所遁形。根據聯合國的國際電信聯盟(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)統計,至2005年底,全球手機用戶有21.84億人。而在2006年底,這個數字更可能達到27億人。
換句話說,全世界每三個人當中,至少有一人是手機族。手機已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。順應時勢的是,在數位化的行動時代裡,行銷不必再是揮霍銀彈、堅壁清野的廣告大戰;一種強調精準、量身訂作的針點行銷(pinpoint marketing),已在手機世界裡蔓延開來。[更多內容]
本週名人部落格的版主:David Churbuck,個人經歷相當豐富精彩,曾經任職麥肯錫公司,協助創辦富比世網站(fobes.com),在平面與數位媒體的工作資歷超過25年。在Churbuck的部落格上面,Churbuck並不打算只呈現自己在工作專業領域相關的那一面,這個部落格就像是他的私人的生活與工作日記、創意點子記事本、網路使用紀錄與心得報告等等型 態的綜合體,Churbuck想到什麼就寫,每篇文章或許不長,卻很能掌握時效性,為自己先留下點滴記錄再說。
訪客可以透過大量文章從各個角度觀察並認識他,讓我們感受到 一個活生生的個人就在眼前,這對經營他的個人品牌當然大有幫助,當訪客對Churbuck的部落格有好感時,對聯想電腦也絕非壞事,企業看待專業經理人或 員工個人的部落格,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想想看。[更多內容]
許多人是做了父母,才知道當父母難,也有許多人當了主管,才知道當主管難。現在我們都知道為人父母需要學習,那麼當主管就更需要學習。
我當主管是困而學之,當了20多年的主管遇到了許多挫折,才悟出原來書上的道理是這麼回事。如果能夠「早知道」,就不要付出那麼大的人生代價。這個代價包括:年近半百,卻還是在不斷地訓練新人,不斷地開發新團隊。
因此,我想談談作為主管,「千金難買的7個早知道」:[更多內容]
一、時間管理
要讓所有成員都能盡量有效運用各自的時間,可以採取下列簡單步驟:
■不是每一每接觸到一項事務,就要立即處理:所以不管什麼事務,只要沒準備要即刻處理,就不要去碰。這種作法適用於處理實際的工作,也適用於處理電子郵件。
■每天重擬工作清單,列出自己必須完成哪6項最重要的工作:然後想盡辦法完成每天清單上的那6項工作。
■排定先後順序:先全心處理最棘手的工作,然後在精神狀況較差的時候,再來處理比較容易的工作。
二、出眾的視覺元件
盡可能運用各種方法,把視覺元件納入銷售與行銷流程。這樣不只可以提升專業形象,還可以讓溝通效果增進幾乎3倍,因為人會記住從視覺得來的資訊。絕佳的視覺元件應當具備與避免的事項分別如下:
ˇ 運用例證或數據:要能讓人在當下大表讚嘆。
ˇ 找機會說故事:因為聽眾都喜歡聽故事,而且會牢牢記住故事內容。
ˇ 把標題視為珍貴的資產:為每一項視覺元件總結出最重要的論點,讓標題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。
× 別坐著進行簡報:如果站著進行簡報,看起來會比較有自信又有權威感。
× 視覺元件別喧賓奪主:畢竟重點還是在促成銷售,視覺元件只是輔助,不是主角。
× 表現別太過嚴肅:要加進適當的幽默素材和笑話。
三、最理想的買家
不要想一網打盡,要找出哪些人是最適合自己產品的買家,並且密切鎖定這群顧客。這麼做的成本,一定會比採行大眾行銷來得低,而且能夠締造出更亮眼的業績。要訂定理想買家計畫,可以採取下列作法:
■盡可能用各種方式接觸這百大潛在客戶:不論是透過信件、廣告郵件、電話或是親自拜訪,要用盡各種想得到的方法,爭取到這些客戶。
■設法在理想買家心中,建立首選的形象:這樣只要他們決定要採購你公司銷售的這類商品,第一個就會想到你。
■了解新客戶的終身價值:供特定誘因,讓對方感到與眾不同,吸引對方跟自己往來。
■訂定有系統的方法營造口碑:吸引滿意自己商品的顧客向其他人推薦。
四、絕佳行銷工具
卓越企業要贏得長期而持續的業績,學會運用以下關鍵行銷利器:
■媒體廣告:如果有預算刊登廣告,行銷效果格外顯著。能夠締造最佳效果的絕佳廣告,包含下列特性:
●標題醒目,抓住大家的目光
●說明具體,讓人了解為什麼應該立刻行動
■親自接觸:實際致電和決策者對談。這種行銷方法效用極大,因為讓自己有機會提出問題、回答對方疑問、當下調整自己提出的條件,以滿足對方特定的需求等。
■網際網路:讓公司能夠急速竄升為業界的焦點。要運用網際網路這項行銷利器,有很多種方式,我們可以把這些辦法歸結為下列步驟:
●導入訪客流量
●與瀏覽網站的訪客建立關係
●針對特定主題舉辦線上研討會
●把網站流量轉化成銷售業績
企業因應Web 2.0的浪潮,更進一步應用在知識管理、人力資源與公共關係上,意外發現可以找出企業內部的隱性知識、幫助經驗傳承、招募人才與降低流動率,連公共關係與行銷也改頭換面。
今日企業面臨部門管理困難、員工忠誠度低與大眾行銷逐漸失效的年代,企業2.0作為新企業管理思維,已成為一帖藥方。 [更多內容]